close

在一個星期三的下午,開車帶了猜拳獲勝有興趣同行的三位國小三年級的孩子,去訪談林園民眾,她們準備好筆、筆記本、水壺,希望能扮演好小小記者的角色,回來後要寫心得。

一、中芸國小的訪談重點

石化業成立前民眾充滿了繁榮憧憬

過程中李根政老師訪問四位林園的在地人,有中芸國小的邱校長、李昭明先生、黃明華先生、謝樹來理事長,首先談到了政府要在此成立十大建設的三輕石化場時,大家都一致表示歡迎的立場,主要是大家認為當時的環境很多人務農,希望能改變生活型態,並認為工業區可以帶來發展,即使有疑慮聲音也是很小,沒想到帶來的卻是毒害三十年。

林園事件的衝突

(1)純樸民眾忍無可忍

當時是汕尾漁港污染最嚴重,因此抗爭特別激烈,黃明華先生說:

「當時抗爭的人推倒大門,進去工廠就要關電源,沒有想到萬一爆炸怎麼辦?當時百姓喊衝就衝,最後工廠工人擋住說,如果關掉電源萬一爆炸誰要負責,當時民眾每一間工廠都去關,那時之所以採取如此大的動作是因為民眾心中的怨恨很大。」

(2)單純為了求生存

後來以賠償污染依照戶口林園一村一千萬,有戶口的汕尾一個人八萬,中芸、西溪、鳳芸五萬,根據謝理事長說:賠償金我們認為應該,有些人不懂什們是污染,當時沒有想到污染如何解決。」

(3)八萬元如何換回美麗的家園?

後來不少人對林園居民產生誤解,邱校長感慨的說:

「外界以為林園人愛錢不愛環境,其實是不了解林園人長期受到汙染影響的心情,經年累月的處在污染的環境之下,而且因為污染的關係有些房子沒人敢住,那種有形無形的損失,不是賠償八萬可以比擬的,從設廠到現在地價不升反降,地方無法得到適度的發展,損失不是八萬塊可以解決的問題,賠償只是給長期住在這邊的人的一種心理補償。」

由校長的說明林園事件的民眾要求賠償,只是對於長期對環境汙染造成民眾心理、生理及經濟蕭條的一點補貼而已,外界無法感受林園人長期的痛與怨,林園人不應承受愛錢不愛環境的說法,賠償金只是心理的補償而已。

新一波抗爭反三輕擴廠的理由是:

(1)監測系統能夠搭配及時動態監測系統,人民參與監測

謝樹來理事長說:

「昨晚七點二十五分要去吃喜酒,空氣臭到我感冒還聞得到,風向有東風,中油過去是信昌、東聯、聯成,不知是哪一間,那時是下雨,利用下雨放臭氣,監測站好像沒有在監測,反三輕我們認為工廠投資監測系統,由我們來監測。」

謝理事長希望監測系統能夠搭配及時動態監測系統,人民參與監測,不能球員兼裁判。

(2)不能為了私利而犧牲我們後代的子孫

李昭明先生憤慨的表示說:

「每天聞臭味很正常的,早上二、三點過後十天有七八天只要有下雨就有,烏陰天就有了,像青椒長得很好但是只要晚上他放毒氣,隔天整棵就枯了,農作物無法生存,污染監測要百姓參與;有些百姓問說在抗爭什們?這是為我們後代的子孫,我們要活也不知幾年了,有時我們到台北去抗爭不是因為有經費可花,出去我們都要自費繳錢,甚至有些人說的不是人說的話,因為他的土地要徵收,一分地被徵收要上千萬,死的確是沒土地沒工作可做的人。」

由李昭明先生的表達中可知在林園當地隨時都可以聞到臭氣,尤其是晚上及天氣不好時更是嚴重,可見在此地居民的生存權嚴重遭受到漠視與踐踏,他認為一些土地要被徵收的人不能為了私利而犧牲我們後代的子孫,可見李先生是一位具有正義感及有道德良知的人。

(3)污染已經有三十年,訂出期限何時遷廠

黃明華先生感慨的說:

「美國石化業規定要距離六公里,因為是高污染25年要關廠,我們已經三十多年了,現在又增加一些工廠,污染又增加,到底要延多久要有個期限。」

由此可知林園可說是悲情的城市,以公安意外影響五公里來算,幾乎涵蓋林園鄉整個區域,對比美國石化業距離六公里不能有住宅,標準可說是天壤之別,林園人的生存權嚴重受到踐踏。

孩子們的表現

訪談過程中,孩子們剛開始認真的傾聽,不過訪談過程常用閩南語,對於來自客家地區的三位孩子們算是有些吃力,一段時間後他們就改為紀錄中芸國小的環境,她們都對學校中庭的雕塑有著濃厚的興趣,並畫了起來。

二、地下水污染現況

李昭明先生帶領我們參觀當地因長期受石化業污染,抽起來受污染的地下水,充滿烏黑油垢的畫面,讓我們不僅要感嘆這桶子當儲油桶還差不多。

小朋友陳羽歆說:「我們去看被污染的水,很多人喝到被污染的水結果都過世了!我好難過,因為石油的關係,因此地下水才會被污染,好過份哦!」

三、一千元要彌補活活嚇死的豬

李先生憤恨的說:

「十五、六年前我哥哥因石油槽氣爆養的豬被嚇死了上百隻,中油每隻豬要賠償一千元,煉油廠就讓民意代表去看一看然後被買收,就沒事了;豬是從小養到大,每隻只想用一千元解決,你不服氣而未去領就沒有半毛錢,最後半毛都沒領到。」

此事件可見中油人員的傲慢與自大,因為自己的油槽爆炸嚇死了居民辛苦所養的豬,而事後卻只想用一點錢來打發此事,居民若不服氣則不給任何一毛錢,分明是流氓蠻橫的行徑,而其中民意代表也參與其中分一杯羹,真是令人不齒。

四、民意代表的無恥

李先生激動的表示:

「九月二十七日去立法院陳情那一天,村里長去玩,就放話說車子如果去立法院我每一台車都要把它打壞,以中門村、林園村、東林村三村村長被買收都一直反對,吃到肥滋滋的還要來這裡啃(形容拿了很多利益還不滿足還要凱油),做給煉油廠的人看,說他爲煉油廠的人工作,實在很垃圾,三輕若蓋五輕就到大林埔,這些油管都埋好了…」

由此可知中油為了阻擋林園人反三輕擴廠的陳情活動,可說無所不用其極,動用關係買收了之前已經同意一同北上的部份村里長,在過程中反對自救會的行動,很幸運的是林園鄉護家園協會事先已經有沙盤推演到會有狀況發生,事先已經演練好要兵分三路前往立法院,陳情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未被阻撓。

五、房子一棟五萬元,這裡宛如活地獄

李昭明先生說:

「房子一棟五萬元,無人要,實在可憐,破壞到很嚴重,能夠搬的早就搬走了,看破!不如搬走,住這裡就如活地獄一般,很無奈。」

一棟房子五萬元的背後呈現了多少無奈與辛酸,家園是一個人成長最重要的地方,房子破敗家園污染,注定有林園人要離鄉背景,遷徙到不可知的未來。

六、中芸漁港環境紀實

充滿油膏的中芸漁港

漁民柯先生說到--

「以前這邊什們都有,這裡會生螃蟹、蚵、蛤蠣、蝦子,如果用這些來生活就已經很好過了,以前就在這裡抓螃蟹來生活,那時是用膠筏,小時候漁港這裡都可以跳下去游泳,工業區來之後,現在都沒人敢下去游泳污染嚴重很多生物就死光了,現在漁港這邊下面都是油膏,因為工業區排出來污水,會沉澱油垢,魚因為臭油味就沒人敢吃;

李昭明先生接著說:如果有人在這裡游泳雙腳陷下去,起來就要砍掉了,真的因為是整層的油膏。回憶以前工業區還未來時,那時很多人會在現在工業區的地方種讓居民燒柴的木柴(台語稱呼為臭青ㄚ),約長大到兩人高約一寸的直徑,就砍下來綁成一綑一綑的,就從河流順著水流,一直流到漁港再拿起來,拿起來再曬乾堆起來像金字塔一樣,可以用上一年,現在漁港無人敢下去,以前隨便灑兩下就有魚可以帶回去。中油之前偷排廢油嚴重污染漁港及漁船,代表去說一說不知得到多少,一艘船才賠兩千,隨便整理一艘船就要上萬了,兩千無法處理,還要油漆等。」

多麼鮮明的今昔對比,過去漁港是無數人游泳、遊憩、捕魚、維生的生存環境,如今成為油膏沉澱下生物死盡的港口,漁民放棄了原本此區河海交界應該有的豐富漁產資源,只能跑到更外海去補抓未被工業區污染的魚來維生,看到了幾乎都是高齡的漁民們,可見此處於漁業資源的枯竭,過往捕魚家族代代相傳的傳統,即將在石化業及不良漁法的摧殘下,漁業文化的傳承面臨重大的挑戰。

小小記者採訪實錄

※角色介紹:三位十歲屏東東寧國小三年級小朋友(陳羽歆、徐嘉妤、鍾珮萱)

◎受訪者:漁民兼船長、小朋友稱呼阿ㄅㄟ的柯先生

在訪問的過程,孩子們有著天真無邪的問答方式,而柯先生則用極具耐心且豐富的譬喻法來向孩子們解說,我當時就有所感覺,柯先生對孩子來說可說是一部海洋的活字典,他的解說方法生動、簡單、易懂,我可真的上了一課,以下的對話紀錄了有趣、精采的過程:

*陳羽歆:阿ㄅㄟ捕魚最小年紀是幾歲?魚可以游多快?

◎柯:捕魚年紀最小以前是國小畢業就學捕魚,黑鮪魚一百公尺可以游一秒鐘。

*陳:女生是不是可以捕魚?

◎柯:早上來看就可以看到阿媽級的,晚上三點出海,早上約七點回來,抓白帶

魚,是放流刺網,她的網較高我的約一層樓高,他的五層樓高,他的魚水中浮游

魚會中網,而我們是抓約接近底層的魚。

*陳:鯊魚為什麼能吃到黑鮪魚?

◎柯:要比較小隻的黑鮪魚才吃得到,比較小的游比較慢。

◎柯:這種魚叫做黑喉(喉嚨黑黑的),好像沒有刷牙!

*小朋友:好髒哦 !!

*徐嘉妤:這邊的魚來自哪裡?

◎柯:來自大海。

*徐:你們都不用睡覺嗎?◎柯:白天睡兩小時,晚上睡三小時,其他時間要工作。

徐嘉妤:這樣會不會很累?◎柯:習慣了,剛開始會打瞌睡。

陳:阿ㄅㄟ ,蝦米不是餅乾嗎?

柯:蝦米是小蝦子,把牠曬乾後,路上有人在曬,禮拜天早上魚市場有賣蝦米,有很多種魚,假日抓魚的人比較多,可以賺比較多錢,市場約到早上七點半。

*陳:何時清一次船?

◎柯:木頭船差不多約半年,像玻璃纖維的約一年,去造船廠那邊,有船已經拉上去了。

*陳:木頭遇到水不是會爛掉嗎?

◎柯:它有用油漆保養,油漆漆了很多層,水較不會侵入船內。

*陳:水上的垃圾對魚是否會有影響?

◎柯:有,魚肚子餓,會去吃垃圾,吃到肚子不能消化,魚會死掉。

*嘉妤:魚死掉你還撈嗎?

◎柯:死掉如果還是新鮮,就撈起來,把魚肚頗開,垃圾拿掉,魚還是可以吃。

*陳:有沒有想過把垃圾撈起來? ◎柯:大海很寬,開船出去不好撈。 

*嘉妤:漁港有很多垃圾?  

◎柯:這邊的漁港小小的比較沒有在撈,而高雄是大漁港就有人在撈垃圾,所以高雄漁港很乾淨,水質好魚可以吃,我們是捕外海的魚,只是把漁船靠在這裡,要開到很遠的地方抓魚。

*陳:阿伯捕魚幾年了?

◎柯:十幾年了。 *陳:那你是國小六年級就開始捕了嗎? 

◎柯:沒有,那是以前的人,國小六年級就開始捕了,我是高中畢業後才開始捕。

*珮萱:那艘大船是做什麼? 

◎柯:大船捕魚比較多,捕好幾千公斤好幾萬公斤回來,魚就可以作罐頭 。 

*嘉妤:漁網比較大嗎?

◎柯:到那邊看就知道了!

作者為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logyte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