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朱玉璽

今年二月開始認識、訪談家鄉的水圳文化,陸續訪談了十幾位在地的耆老及長輩,加深了我對水圳背後歷史文化與環境演替的了解。幾年前期待能有萬巒五溝水的村誌,一份在地的文化生態的基礎資料,如今總算邁出了一大步。

「戽魚ㄟ」、「蝦公反王」、「開埤作圳」過往豐富的水圳生態,從長輩的口中鮮明的闡述著,自然的豐饒與人與土地互動的厚實感,嚮往之餘也加深了我們的失落感,才短短的二、三十年光陰,現今何在?

老地名的探索中,我們看到了過往歲月中是以當地的環境生態來命名,如:國政湖、壩尾、柑園溝、淋溝等,追尋過往的蹤跡,尋找聯繫與土地的脈動,拉近土地與我們的連結,即使是殘存的印痕,也見證了今昔的對比。

這幾年來社會的步伐實在太快了,快到你我都已經忘記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人們努力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總是向外、向有利益的地方關注,不斷的建設與毫無需要的開發。當我們放慢腳步,從容的將焦點關注到自己的社區時,我們才驚覺五溝水環境的巨大演變,就像整個社會的縮影,文化、生態的傳承,普遍為大家所漠視,劉氏宗祠的傳統壁畫被塗上了油漆、宗祠前綠意盎然近七、八年高大的裂葉蘋柏被鏟除殆盡、水源頭泉水坑的環境破壞、石碑下附近的綠色水圳被改建為死寂的水泥溝、孕育無限生機和培養生物多樣性的水圳兩旁的綠色植物被雇工剷除燒毀、石碑下傳統伯公後方的綠色竹林被鏟除大半、每年讓五溝水充滿綠意生機的水生植物不斷的被怪手清除,這一切的破壞都讓人心痛,因為這是不斷的在清除我們五溝水引以自豪的文化與綠色資產,讓我們對家鄉越來越陌生,如此如何傳承給我們下一代先民所努力的痕跡與豐富的綠色資產呢?

對過去生存空間的破壞也就是抹去大家共有的那一段美好記憶,消失的可能是小時候在此探險、抓魚、游泳的美好空間,或許是捉迷藏、玩耍、拜伯公等經驗,又或許消失的是過往先民農業文化中對土地的那一分敬意,伯公壇附近的自然空間破壞,剝離了我們對土地的一份謙卑與敬意,這些陪伴大家共同成長的五溝文化生態空間,是我們的傳承文化的寶藏,在改變之餘怎能不深思呢?

水圳的基礎調查開啟了我們認識家鄉的另一扇窗,也深化了我們的隱憂,留在家鄉的我們竟然具有濃濃的鄉愁,我們懷念逐漸消失的兒時土地的記憶,不捨、疼惜脆弱的五溝生態資源的衰敗,鄉愁竟然發生在住在家鄉的你我身上。

「愛鄉」的核心價值為何?是否就是環境、文化的終極保護,而非一些沒有經過充分溝通討論的建設,你我對家鄉的一切仍須學習的現今,腳步從容、步調緩慢才能體現家鄉的風華與姿色,停止一切的開發才能讓土地喘息、讓自然、人文說話,讓悠悠歲月薰陶的環境氛圍孕育你我的孩子們,讓清澈的水圳與柔軟的水草紓解我們疲憊的心靈,讓土地傳來的自然訊息陪伴我們入夢與迎向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logyte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