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月份植樹節前夕,早上來學校發現學校砍除了兩棵樹齡約六、七年的黃槿及一棵榕樹,心中突然覺得沉痛、鬱悶起來,長得如此好的樹為什麼要砍除呢?探詢的結果竟然是因為黃槿長得不好,而榕樹會影響建築物結構,得知後更讓我覺得傷心與憤慨,心中覺得一棵棵小樹苗是多麼不易才能成長至今,牠歷經了風雨大自然的考驗,漸漸的他的根扎穩了學校的泥土地,也穩定的成為學校師生的綠色記憶,校園的昆蟲、鳥類們的遊戲、覓食、休憩的好場所,兩棵樹木在預期中將永永遠遠的深根於校園中所有生物中的生命記憶中。

    約有兩位國小中年級小朋友身高高度的樹木,在無預警的狀況下樹身被砍成只剩下不到30公分,粗大的枝幹橫躺在樹身旁,被鋸的傷口流出不少汁液,並且聞到了黃槿特有的味道,撫摸著它殘餘的樹身,我不僅發出深層的嘆息,這種粗暴的作為竟然發生在教育的機構,尤其是一言一行都能深深影響下一代的國小環境,學生們問我:老師,如果一個孩子長的不好,大人可以隨隨便便就殺了他嗎?我要如何告訴孩子們真相竟然是如此荒謬,人類可以編出無數的理由來傷害一棵樹,而仔細檢驗這些理由時,似乎是頗為冠冕堂皇,怕影響建築物、長得不好、長得太密、樹枝會影響學生安全…,總有無數的理由要去修剪、砍除樹木,人類以為他隨時隨地都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決定萬物的生死,甚至連樹木要如何長都要干預,諷刺的是前幾週本校還在舉辦認識校樹的活動,相信舉辦此活動的用意就是要孩子打從內心來愛護、珍惜學校綠色的大朋友,內容有讓學生來描繪、形容樹木,更透過校樹的選拔來讓學生們選出他們心目中的校樹,很熱鬧地舉辦完校樹選拔的活動,過了兩三週學校就開始砍樹了,事先學校絕大部分的師生都不知道學校要砍樹的消息,當我們知道時傷害已經嚴重的造成了,愛樹和砍樹是多麼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校方竟能在短短一個月左右推動如此矛盾的政策,才喚醒了孩童對自然的想望及感動後,卻又砍除了孩童們對樹木的愛,原來我們的愛是可以分割的,是可以有目的及強迫性的,靜靜躺在校園一旁的黃槿或許會含淚感謝學校是為了師生好才不得不如此做吧!

    而在砍樹的同時也在修剪樹木,校園一棵最高大的雨豆樹,他的粗大枝幹被砍了下來,原本應該綠意盎然的春天呈現枯黃的景象,我相信這棵雨豆樹已經受傷了,或許他的傷口正有一些細菌侵入,他的根系也會隨著被砍的枝幹而受損,雨豆樹在此並未影響到師生的安全啊!他的茂密枝幹也常被老師們用來在樹下教學,當我們享受著樹下蔭涼的環境時,可曾感激過雨豆樹呢?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下不是很讓人心曠神怡嗎?太陰涼了!要修剪!會妨礙學生活動要剪!

    只有人本霸道的思維才會有此粗暴的思考,殊不知培養學生謙卑低下的態度是待人接物及尊重萬物的基本,校方砍樹的作為除了滿足了當事人的自我慾望外,並不能建立一種穩定、累積的長期文化工程,深處變動中的價值、環境中,校園的師生並不能形塑出一套可依存的校園倫理、文化,因為一項好的作為,隔不久可能會被推翻,而師生只能順從、接受灌輸另一套說辭,漸漸的師生們不再關心校園的發展及公眾事務,因為服從是一項好的美德,質疑、建議、批判只會讓校方討厭,當校園中溫情主義、以和為貴的價值觀高過是非對錯時,奢談校園民主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佛教教義曾說:『心靜則國土靜』,因此很多學佛之人只管自己是否能安心,而不管外在環境是否充滿任何不公不義,但是我認為:『國土靜則心靜』才是最為入世、積極的作為,只有社會有正義有公理,才能確實保障人民的福祉,校園環境亦是,只有透過師生、家長們的積極關心校務,學校的環境才能真正影響學生心靈的穩定的成長,未來學生才能積極扮演社會的良知,成為台灣環境改善的推手。

2003 5 4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朱玉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logyte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