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流螢指的就是在夜晚發光的小蟲「螢火蟲」,俗稱「火金姑」。螢火蟲是早期鄉村田野間孩童愉快的記憶,現在要在平地夜晚輕易的看到整群閃閃發光的螢火蟲,已經變成是一種奢求。在屏東九如鄉玉泉村龍泉橋下游附近,就還有這樣的奢求,能夠讓我們帶著孩子到此回憶早期的童年時光。

親水廊道生態工程

屏東縣政府水利局所規畫的「九如鄉玉泉社區湧泉親水廊道生態工程」,既然名稱是親水,但是從其前幾年所做好的土地公廟至養豬場附近的河川段,可以發現河川兩岸的護坡是以蛇籠的方式施作,垂直的斷面無法讓民眾輕易的進入河川中戲水,民眾只能望水興嘆;另外河川水質在沒充份掌握前,民眾要下水,可要三思後行,因為工程段附近有一座大型養豬場,「超級營養」的養殖廢水沒經過任何處理直接往河川排,這問題不解決,要人如何敢親近這水。

以生態的角度來看,人入河川玩水,其水質勢必受到干擾,水中的生態也被影響,這條河川的自淨能力及生態承載量是如何,這些都應該在施工前先做基本資料的調查,否則大量的遊客進入勢必影響河川的生態,成為傷害河川環境的幫兇。

生態永續?工程永續?

依據水環境研究中心網站對於施作生態工法時的建議,工程實施前最先要做的工作是施工當地的基礎生態調查。進行基本調查時,應根據施工範圍內不同型態的棲息環境及工程界面將影響的區塊,選擇適當的採樣站,並至少以季節為時間單位,蒐集現存動植物之種類數量、分布概況、生態特性及其在生活史各階段對微棲息地因子之需求。以水生動物為例,調查對象可能包括底棲生物(以甲殼類、十足類、貝類等為主)、魚類(初級淡水魚為主)及兩生類(青蛙、蟾蜍)。至於濱溪廊道內的爬蟲類(蜥蜴、蛇、陸龜)、鳥類、乃至小型哺乳動物(囓齒類、食蟲類),在護岸或邊坡工程施作中,也有可能影響到其既有的棲息環境,而有必要進行瞭解。

顯然,生態工法在施作前,對於施工範圍內的生態環境、物種資源的調查及建立,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些資料的建立才能確保施工單位能顧及原有生態資源的穩定性,在對於當地生態環境最小的干擾及影響的原則下,進行生態工法的施作,並在工程完成後,持續監測原有當地的生態物種資源,以檢驗該次的生態工法是否真正符合生態,否則,在缺乏當地基礎的生態資料下所進行的工程,無非是一場生態的浩劫,人民所看到的可能只是「美麗」的工法,在當地生存的生物卻一點都不覺得美麗。

九如鄉玉泉村湧泉一帶因為特殊的地理條件而有清澈的湧泉產生,也造就了玉泉社區特殊的水香蕉產業文化及豐富的田園及溪流生態環境。屏東縣政府響應中央政府的「城鄉景觀風貌改造運動」,選擇屏東縣九如鄉玉泉村一段做為示範計畫之時,應當先做好當地基礎生態調查,讓相關生態學者進一步分析影響該生物族群數量與分佈範圍的關鍵因素,作為修正水利工程設計、擬定爾後經營管理計畫的依據,以合理並永續利用此再生性自然資源。

螢火蟲之墓

根據屏東在地生態專家林穎明的調查,本區動植物種類豐富,而近幾年興起的賞螢風潮,民眾往往要驅車前往偏遠山區才得以一窺其奧妙的螢火蟲景觀,但在距離屏東市不遠的玉泉村湧泉區,就棲息著三種螢火蟲,分別是黃緣螢(Luciola ficta)、邊褐端黑螢(Luciola sp.)及臺灣窗螢(pyrocoelia analis),其中最特別的就是黃緣螢了。黃緣螢屬於水生螢火蟲,幼蟲需生活在水中,是台灣三種水生螢火蟲(黃緣螢、黃胸黑翅螢及條背螢)中分布最廣的種類,由於一般學者專家普遍認為高屏地區冬季少雨缺水,且南部地區溫度較高,是不會有水生螢火蟲存在的,所以目前的發現紀錄多分布於中北部,臺南以南的發現紀錄,目前只出現在屏東縣的九如鄉,推測原因應該是此地特殊的地理景觀所致,成因有三。

  1. 隘寮溪的扇前湧泉屬於淺層的伏流,加上當地的沙質土壤十分透氣,使得在水深超過50cm,甚至一公尺的溪底,不時有清涼的湧泉湧出,降低了水溫。
  2. 湧泉水稀釋各處流入的豬糞廢水,讓水中氮磷的濃度不至過高,黃緣螢得以生存下去,甚至提供了螺類(黃緣螢的食物)的食物-藻類生長所需的營養。
  3. 當地的沙質土壤,提供了黃緣螢產卵、孵化及化蛹的最佳場所。

經過去年一整年對此地黃緣螢的監測,林穎明發現其成蟲發生的時間從每年的3月中旬至10月下旬,期間共有三次族群數量之高峰期,數量之壯觀已經達到賞螢之標準以上,而台灣目前主要賞螢之標的種類為黑翅螢(Luciola cerata),每年僅於春季約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短短一個月,可見玉泉村黃緣螢之賞螢價值。

現在當地因為終年有乾淨的湧泉水,加上長期休耕的農地,導致當地自然環境愈趨野生的條件,所出現的螢火蟲種類,據筆者自己的訪談經驗發現,高屏地區有許多復育螢火蟲的地點,其種源多採集於此,可見此地生態對螢火蟲生存的重要性,而現在這極具觀光價值、活絡當地經濟的生態資源,卻可能因為施工單位未做好事前的生態基本調查而被不當的破壞,所以施工單位如果沒有事前審慎的調查及評估當地的自然環境而貿然動工的話,恐怕施工的當天也是我們跟這些點綴黑夜的火金姑說再見的時候。

可觀的賞螢產值

2007年屏東縣政府主辦的屏東熱帶博覽會,年初四的參觀人潮超過10萬人次。如果以10萬觀光人次來估算一年來此賞螢的總人數的話,一個人平均收100元門票,一年下來就有1000萬元的觀光門票收入,如果再加上社區導覽及當地風味餐的開發,相信玉泉及中庄社區一年下來因為賞螢所帶來的生態觀光收入應該相當可觀,而這些收入可以活絡當地的經濟,讓當地居民更有生態社造的意識,進而積極投入螢火蟲的復育,所以在生態保育抬頭,生態旅遊風行,環境教育成為全民教育之際,審慎的規畫九如鄉玉泉村的賞螢之生態旅遊之方式,應該能幫助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也能保有當地特有的水岸環境來復育螢火蟲,更能讓屏東縣政府及九如鄉公所有傲人的生態保育成果,達到三贏的結果。

建議及願景:

建議:

1.  暫緩施工,先做好生態基礎調查,以維護當地生物的特有性為主,再決定是否施工。

2.  以簡易工程來替代全面的施工,做好社區教育以提升居民對此河川的認同及愛護的意識,讓社區居民自主的成為此條河川的環境守護人。

3.  強調生態的工法而非生態的工程,工程施作前一定要先做好生態的評估。

4.  施工後的後續管理等配套措施要嚴謹,確切的落實。

願景:

「三贏」:經濟、保育、政績

1.改善當地民眾的經濟條件,認同社區的生態價值。

2.保育螢火蟲生態,建立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模範。

3.建立政府部門專業,贏得民眾對政府施政的信心。

「三動」:感動、心動、行動

1.下一代有機會體驗農業時代在黑夜中提著小燈籠,欣賞滿天的螢火蟲而感動。

2.當地民眾因為螢火蟲生態旅遊所獲得的觀光產值,活絡當地產業經濟而心動。

3.當地民間團體與政府單位共同保育螢火蟲的生態,營造社區自主價值而行動。

計畫發起團體:

臺灣生態學會屏東工作站、大戇牯環境保護協會、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台灣環保聯盟屏東分會、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屏東野鳥協會、洪雅書房、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委員   夏可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logyte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